首页

伊轩女王在线直播

时间:2025-05-26 01:49:44 作者:全国游泳冠军赛:潘展乐摘下第八金 浏览量:60245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透过一组经济数据感知中国活力 多领域蓄势聚能“强底气”

文章还提到,美国“好战”态度背后是军工复合体,它是一个由军方、军火商和政客组成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将美国的战争机器与经济体系紧密联系起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军工复合体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美国布朗大学“战争成本”(Cost of War)研究项目显示,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五角大楼已花费1.4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到一半流向了这些军火商。

美国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方回应

在历史长河中,当地深厚的侗族文化,为肇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蔚为壮观的鼓楼群,还是“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大歌,都让这片被誉为“时光边缘的村落”独具魅力。

渝湘高铁黄草乌江双线大桥全桥合龙

王翔说,经研究,修改决定草案主要拟作如下修改:一是,增加“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纳入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责任范围”、“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等规定。

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再现身,否认进军预制菜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6日—5月12日)

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两国务实合作?习主席在会谈中指明方向:加强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两链融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